LV、Dior、Tiffany、Fendi、Givenchy、轩尼诗,甚至丝芙兰、DFS免税店……全球一半的奢侈品江山都握在一个65岁的老头手里。

他叫阿尔诺,是近20年来最具争议的世界首富。

奢侈品界对他避之不及,法国《解放报》还曾头版头条刊文:“滚!你这个肮脏有钱的白痴”。

即将出发前往港岛的阿尔诺走出办公室,没走几步他就来到了一架雅马哈的白色水晶钢琴面前,这是他每一次豪赌或者即将进行一次大的并购案之前的习惯,因为这样可以平复他激动紧张的内心。

阳光穿过他有些花白的头发,洒在那张温文尔雅的脸上,他黛蓝色的LV高定西装和高领羊毛衫透露着法式的优雅,他指间缓缓淌出的肖邦乐曲将浪漫的氛围推向高潮。

残忍、无情、狠辣,这些词汇很难跟眼前这个充满艺术气息优雅绅士联系在一起。

但国际上的那些银行家们却喜欢称他为“一匹穿着羊绒衫的狼”(wolf in cashmere)。

他只需要几周就能优雅地吞下猎物。

如果不曾进入商海,也许他会成为肖邦一样的“浪漫主义钢琴诗人”,要知道他的母亲和他的第二任妻子都是钢琴家。

2012年,法国《解放报》在头版头条刊登了一张图片——“手提钱箱的阿尔诺”,大字标题赫然写着“滚!你这个肮脏有钱的白痴”,来表达对他移民避税的不耻。

在近二十年曾经做过世界首富的人中,阿尔诺应该是最不光彩的一个。

他只用了两年时间就让濒临倒闭的Dior品牌复活。但法国政府却对阿尔诺失望透顶。

1984年,法国前纺织业巨头Boussac濒临破产,这个公司大家虽然不熟悉,但它旗下的Dior品牌想必大家并不陌生。

Boussac彼时臭名昭著,3万多员工纷纷罢工,政府急需接盘者。

通过暗中调查,阿尔诺发现Boussac的混乱完全是因为政治的混乱和政客插手造成的。

彼时身处美国的阿尔诺给法国总统写了一封信。

他慷慨激昂地写道,Boussac作为法国最大的企业,应该保留Boussac的名声和完整性,不能拆得四分五裂。

他希望收购这家企业,并保证会履行总统的要求,保留所有的员工。

法国总统当时一定觉得阿尔诺是天选之人,因为他不但有超高的社会责任感,他的妻子安妮还是破产业主的表亲,他本身就有优先收购权。

就这样,阿尔诺抵押了自己的全部家业,联合两个石油集团、英国汇丰银行和一个黎巴嫩金融公司,凑齐了4亿法郎收购了整个Boussac。

还没等法国政府回味“天作之合”,阿尔诺却突然变脸。

他对Boussac开始了血腥大洗牌,直到1988年将Boussac关门大吉。

他将所有的厂房、设备等值钱的东西全部变卖,8000名工人被赶回了家。

但阿尔诺的腰包里多出了16亿法郎的资产,还有他的终极猎物——Dior。

执掌Dior 30年的总设计师在报纸上看到了自己被解雇的消息,他说“感觉自己像个犯了错的仆人,突然间被赶出去”。

资本不养闲人,既然现在的设计师市场反响平平,那就直接拿掉,然后重金去挖别人的墙脚。

在阿尔诺看来,这样做肯定不会错。

Dior两年时间就奇迹般地复活了,阿尔诺甚至拿下了“奢侈品教父”的名号。

他将美国的现实主义带回来温文尔雅的法国,毋庸置疑为品牌带来了活力。

但冷峻和冷酷往往就在一念之差。

类似这样的操作跟手段阿尔诺经常使用,这也是很多家族企业的奢侈品牌巨头对他非常反感的原因,因为他追求的不是艺术,而是冷冰冰的利益,一旦真被他吞并,最后不过是沦为流水线作业,工厂批量生产的商品,兴许会很赚钱,但绝对不会再重现曾经的辉煌,一个不注意可能就会毁掉一个又一个曾经辉煌一时的顶尖大品牌,而这种事还真发生过,而且不止一次。

而这一次,全世界的目光都聚焦在港岛,都在林氏银行那个年轻的实际控制人身上,无数人做梦都没想到张伟豪竟然是成为了这场世纪收购案的绝对主角,灵魂人物,他的选择才是最后的关键。

所以此时的新闻媒体全都是跟他有关的新闻,他也瞬间是名声大噪,成为了无数人顶顶膜拜的投资之神,国民老公。

虽然新闻上的照片都是一些他以前参加选秀,刚出道时候的照片,跟现在差别很大,但毕竟是混爱豆圈的,外形气质肯定是在一众顶尖富豪中最为出众,所以瞬间收获了无数的“老婆”,成为了“国民老公”,公认的“球草”,全球“最帅男人”。

不单单是港岛这边的媒体跟相关新闻,连内地很多财经评论节目也都在分析利弊,给出对张伟豪跟林氏银行最有利的选择,反正林氏银行这一下是瞬间火遍全球,成为了顶流网红银行。

好处是只要是有设立分行的城市,无论国内外,都突然多出来了不少的新储户,都想要把钱存进这样一家名气很大很有能力的顶尖商业银行,让林氏银行的存款是大幅增加。

坏处是无数全球最顶级的金融机构主动找上林氏银行,希望可以IPO,把林氏银行运作上市,并给出了非常夸张的估值,一旦成功上市,不出三年只怕是能比肩汇丰或者渣打,成为全球首屈一指的顶尖银行。

可惜,张伟豪是不可能让银行上市的,他也不打算把银行做的太大,相当时间内,林氏银行基本已经到顶,接下来主要是消化,不然很容易步子太大扯到蛋,出现消化不良,被华尔街那群饿狼围剿,分食,甚至是被一些国家机构恶意敲打,甚至是调查严惩。

这种事还真不是没发生过,欲加之罪何患无辞,一旦上市很多信息必须公开透明,可不单单是所在国,而是全部分行包括总行的信息,张伟豪自然不愿意,所以压根就没有上市的打算。
设置您喜欢的阅读方式
阅读主题:
字体大小: 17
内容替换
替换成
* 只有您本人可以看到替换后的结果
背景声
目录列表
书签